1943年夏天,曼施坦因距离改写东线历史只差一步之遥,若希特勒放手让他打完库尔斯克,第三帝国真能多活几年吗?
1943年7月12日,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的装甲矛头已经刺穿苏军三道防线,剑指库尔斯克平原。 他的部队刚刚在普罗霍洛夫卡用200辆坦克的损失换掉了苏军第五近卫坦克军团1800辆坦克(苏方档案承认南线损失超1000辆)。 此刻,草原方面军的援兵还在混乱集结中,距离彻底合围苏军南翼仅剩最后30公里。 曼施坦因在电报里自信地写道:“再给我48小时,我们就能切开这个毒疮! ”
希特勒的紧急命令却在这一天抵达前线:“立即停止进攻! 调第2党卫装甲军驰援意大利! ”西西里岛被盟军登陆的消息,让元首慌忙抽调库尔斯克精锐。 曼施坦因的参谋怒摔军帽:“我们正踩在胜利门槛上! ”。 德国第48装甲军参谋长弗里茨·拜尔莱因战后痛诉:“普罗霍洛夫卡后苏军南线已无完整建制,突破就在眼前。 ”
被逼入绝境的曼施坦因连夜制定“罗兰行动”,放弃全面包围,转而实施精准反咬。 计划核心是利用德军尚存的机动优势,在皮斯科河两岸发起连续小规模钳形攻势。 7月16日行动启动:第3装甲师突然西进切断公路,党卫军“帝国”师强渡皮斯科河,一天内分割苏军第69集团军三个师。 苏联元帅科涅夫在回忆录中承认:“德军忽然转向让我军措手不及,皮斯科河桥头堡险些失守。 ”
然而当德军即将扎紧口袋时,希特勒的第二道绞索落下:7月17日,元首大本营严令禁止使用战略预备队第24装甲军,并抽走70%的空中支援。 苏军第27集团军趁机从缺口涌出。 曼施坦因急飞狼穴力争:“只需三天! 丢了哈尔科夫还能夺回,错过战机顿巴斯就完了! ”希特勒却甩出第100号命令,直接解散他的装甲集群司令部。
德军总参谋部作战日志留下扼腕记录:“7月20日,因缺乏预备队支援,皮斯科河包围圈未能闭合。 ”苏军西南方面军参谋长伊万诺夫后来解密:“若罗兰行动完成,我军南翼五个师将被全歼,反攻计划至少推迟六周。 ”,曼施坦因试图实施的“连环打击”战略就此夭折,他的参谋军官克雷布斯透露,原计划以机动防御消耗苏军,每月蚕食对方1-2个集团军。
这种战术曾有过成功先例:1942年哈尔科夫战役,曼施坦因以伤亡2万代价歼灭苏军28万人。 1943年的苏联已非吴下阿蒙,朱可夫在库尔斯克后方埋伏了整整150万预备队(草原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)。 德国陆军总部情报处长盖伦的机密报告指出:即使每天歼灭苏军一个师,对方补充速度也能维持战线平衡。 而德军每月坦克产量仅300辆,仅是苏联2000辆月产量的零头。
后勤数据更触目惊心:截至1943年7月,东线德军汽油储备只够维持18天高强度作战。 负责运输的铁路总监科赫林证实:“从法国调来的装甲列车全被抽去意大利方向。 ”反观苏军,英美通过北极航线在当月交付了900辆谢尔曼坦克和480万吨物资(苏联国防委员会档案)。
当曼施坦因在顿涅茨河畔失去最后翻盘机会时,西线危机正在发酵。 盟军在西西里登陆五天就击溃30万意军,迫使希特勒紧急抽调党卫军“希特勒青年”师。 而曼施坦因至死坚持:“若让我打完库尔斯克,至少能保全顿巴斯工业区。 ”这片乌克兰煤钢复合体贡献了苏联75%的焦炭和60%生铁产能(1942年经济统计),丢失后苏联却依靠乌拉尔工厂迅速恢复。
历史没有给“曼施坦因假设”验证机会。 1944年3月,这位提出“弹性防御”理论的名将被解职。 他在离职面见希特勒时说:“我们开始得太晚,结束得太早。 ”此时距柏林陷落还有13个月。 而被他重创的第五近卫坦克军,1944年竟带着新补充的T-34率先冲进柏林城区。
宏赢策略-靠谱配资平台-申请股票配资-推荐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