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租房月租2600 vs 老破小空置两年:上海居住革命谁出局?
上海豪宅惊现85折抛售:三个被忽略的市场信号
别等金九银十了!上海卖房窗口正在关闭
上海静安区一套挂牌价直降500万的豪宅,成为近期中介圈热议的焦点。房东奚女士的遭遇颇具代表性:2019年以2500万购入的房产,如今标价2000万仍无人问津,看房者最高出价仅1850万。这种焦虑正在蔓延。根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数据,2025年前五个月二手房挂牌量同比激增40%,平均成交周期拉长至142天。连中远两湾城这样的内环顶流小区,库存量也突破去年峰值达到145套。
以内环内最大小区,中远两湾城为例,目前的挂牌量是145套,已经超过去年927新政前133套的数量,库存压力变大;
市场正在用冰冷的数据说话——去年"927新政"后短暂的成交量回升,掩盖不了48.1%的小区月均成交不足1套的残酷现实。更令人心惊的是,超过三成挂牌房源陷入"零带看"困境:外环外的老破小因户型过时、配套缺失被嫌弃;市中心的老洋房又因总价过高、户型陈旧被新房分流。这种两头挤压下,2025年5月全市26%的房东主动下调报价,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价格仍环比下跌0.7%。
大虹桥徐泾,也是同样的情况,整个板块挂牌量已经突破前高。
24年10月,挂牌1382套→25年6月,挂牌1390套。
板块成交量却开始下滑:
挂牌量激增,带看量成交量骤降,形成致命剪刀差。
这场困局的根源远比想象中复杂。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爆发式增长正在改写规则:2023年全市仅有17个保租房项目,到2025年已增至260个。闵行区"泊寓"社区打出"应届毕业生月租2600元"的广告,健身房、共享办公区俱全,租金是同地段商品房的8折。与此同时,2024年上海常住人口减少7.2万,外来人口净流出15.8万。当年轻群体被保租房截流,当潜在购买力向杭州、苏州等人才补贴更高的城市迁移,二手房东的接盘者正肉眼可见地减少。
新房的降维打击同样致命。大虹桥徐泾板块的困局极具代表性:整个板块挂牌量从去年10月1382套增至今年6月1390套,成交量却持续下滑。标志性事件是仁恒西郊业主的集体降价——隔壁新盘"虹桥悦府"以4.8万/㎡均价配建恒温泳池、三个观景阳台,让挂牌5.5万/㎡的二手房瞬间失去竞争力。
许多房东却陷入认知误区。黄浦区南京西路一套60平老房空置两年,业主拒绝任何装修建议:"动过墙面会影响拆迁评估!"类似的执念在浦东豪宅区更甚:某企业主月供8万硬扛陆家嘴500平复式,坚信"核心资产迟早反弹"。这种赌徒心理正在加剧损失。戴德梁行最新报告显示,上海核心区域租金同比下跌5.69%,静安区跌幅高达7.33%。算笔明白账:持有百平房产的房东,每年租金损失近5000元。
以24年为例,6/7/8三个月反而是成交量比较高的几个月份
破局需要打破传统思维。徐汇区武康路有位房东的案例值得参考:他将1927年老洋房的民国砖墙照片做成专辑,在设计师社群精准传播,两周内吸引三位文创从业者竞价。与其参与无底线的价格内卷,不如找到真正需要这套房的人。服务增值也成新出路:普陀区光新路某二房东改造的"电竞主题房",配备千兆光纤与人体工学椅,租金比周边高出40%;徐汇滨江十位业主自发组成"雨天联盟",在楼栋大堂设置咖啡吧台,雨季反而增收800元/月。
网传7月将出台的救市政策,或许给部分房东带来幻觉。但回看2024年"527新政"的效果更具参考性——当时放开外地户籍购房限制后,6月成交量冲上2.6万套高峰,但到8月就回落到1.8万套。业内人士指出:"政策能刺激短期成交,但对远郊老破大、塔楼等硬伤房源毫无作用。"
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正在重构。当保障性租赁住房以3.69元/㎡/天的均价收割需求,当二手房库存突破18万套历史高位,房东必须清醒认识到:靠土地增值暴富的时代已经终结,居住价值成为衡量资产的唯一标尺。在闵行区吴泾镇,有位房东的启示颇为直观:降价32万成交后,用这笔钱置换的苏州金鸡湖畔房产半年涨了15%。"及时止损比死扛更有尊严",这句话道出了当下最务实的生存哲学。
宏赢策略-靠谱配资平台-申请股票配资-推荐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